我竟然這麼有錢?支付寶年度賬單的賬都是怎麼算的?

不出所料,1 月 6 日支付寶年度賬單一公布就上了熱搜,畢竟這是每天嚷著「隱形貧困人口」的當代人為數不多可以膨脹的機會,不過,看到今年的賬單,很多人還是會大吃一驚:我咋不知道自己這麼有錢?

支付寶年度賬單有水分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今年似乎有些誇張了,用網友的話來說,「花出去是賺回來的幾十倍」。

這是怎麼回事?賬單上的支出都是怎麼算的?

仔細查看賬單,你會發現光是「轉賬和紅包」一項就佔了不小比例的支出,但你可能只是借錢給朋友、把錢轉給老婆、轉到銀行賬戶購買其他資產等,並不一定是消費,所以大可不必為自己大手大腳驚慌。由於支付寶無法甄別轉賬資金的用途,統一將其歸入「開支」倒也情有可原。希望明年的年度賬單更好看的朋友,你學到技巧了嗎?

然而,把賬單上列出來的金額相加,還是遠小於顯示的支出金額是怎麼回事?

這就是支付寶賬單的狡猾之處了,賬單上顯示的居家生活、休閑娛樂、吃吃喝喝、交通出行等,都是常見的消費領域,但玄機在於後面那串省略號。

省略的是什麼呢?總支出金額下方有一行小字:更多信息請查看「我的-賬單」。

那麼就讓我們回到支付寶正常的賬單中一探究竟。

進入「我的」>「賬單」>「統計」,隨便選一個月份,這裡我選擇了看起來支出很誇張的 2019 年 11 月,支付寶說該月我的支出是 34234.55 元,真希望這個數字能和收入對調一下。

錢都花在哪裡了?下方的「支出分類」揭曉謎底——投資理財佔了一半。也就是說,你在支付寶上買的任何理財產品:餘額寶、基金、銀行存款等,統統都算支出。

可能會有小夥伴要問:我沒有在支付寶上買任何理財,為什麼總額也對不上?例如我本月根本沒用過乘車碼或用支付寶購買車票、機票,但賬單上還是顯示我有 75.7 元的交通支出,一查明細,2.7 元為單車卡,另有 73 元是買了又退的火車票。

也就是說,退款、關閉的交易,也都被算進了支出里。所以,看到自己在居家、娛樂、吃喝項目上龐大的開支時,先別忙著怪自己剁手無底線,你可能只是退款比較多而已。

事實上,這不是支付寶第一次在年度賬單上套路用戶了,以往為了給金額注水,支付寶會將信用卡/花唄的支出和付款算 2 次開支,也就是說,同一次消費,你用花唄或信用卡付款,計一次支出,月底還款,再計一次支出,總開支翻倍。今年我對照了一下明細,沒有出現重複計算的情況,但顯然為了給你的賬單注水,支付寶把魔爪伸向了理財產品,又在退款上大作文章,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設計天貓雙 11 GMV 統計口徑的人調去了螞蟻金服。

知乎上有網友提出年度賬單用的是「複式記賬法」(百科解釋:對於每一筆經濟業務,都要以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繫的賬戶中進行登記),支付寶機構號還低調地在評論區表示同意,但一個面向廣大普通用戶的賬單,用這種專業記賬法真的有必要嗎?

面對質疑,螞蟻金服對外的統一口徑則是:

今年支付寶年賬單沒有總消費的概念,全部調整為總支出,會比去年增加投資理財、金融保險、人情往來、公益慈善、轉賬充值這幾個版塊,因此大家看到的年度總支出金額預計會比較高。支付寶不是只有花錢,其實是在幫大家管錢。

客觀來講,支付寶確實是一個實用工具,也為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把理財、退款、關閉等交易算成支出,讓用戶產生疑惑,我看不出是在幫用戶管錢,更像是為了滿足用戶虛榮心的套路。不過,雖然大家對年度賬單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抱有娛樂心理,也不排除有炫耀的需求,但如實反應現狀,讓用戶了解自己的真實消費水平,找出不合理的消費項,不應該是一份合格的賬單應有的修養嗎?

題圖來自: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