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會議室有自我意識的話,它最近可能有點兒崩潰。

曾經這裡見證了無數個想法和決議的誕生,也記錄了哈欠和瞌睡,當然還有咖啡和外賣的酸甜苦辣,但如今這裡只剩空曠和安靜。

最近不少公司已經陸續復工,不過即便回公司上班,為了避免人群聚集,不少企業也減少了面對面的線下會議。由此誕生了一個新的辦公場景:大家雖然都坐在公司,還是需要線上辦公。

因此對於不少企業來說,在線會議就成了線上辦公中的最核心的需求。因為一天的工作往往就是從視頻會議開始的,各種項目推進也離不開在線會議溝通。

為什麼一定要開視頻會議?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瑞賓有一條著名的梅瑞賓法則,溝通雙方的理解效果=語調 (38%)+表情 (55%)+語言 (7%)。

這可能就是互聯網上這麼多拌嘴爭論的原因,也許給所謂「杠精」們一個視頻會議室,他們說不定從線上鬥嘴發展成線下 K 歌,畢竟哪有那麼多面目可憎的人,還不是相互了解不夠。這也是為什麼在線辦公中往往只有視頻會議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溝通效率,減低溝通中的理解誤差的道理。

經歷了這一輪大型在線辦公社會實驗,在線會議可能不再只是日常辦公的臨時過渡方案,而是一種長期存在的辦公模式。如何通過遠程協作工具來提高企業辦公效率,降低溝通成本,也成為每個企業管理者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視頻會議發展史:從大公司的標誌,到全民可用的免費工具

你可能不會想到,視頻會議系統其實比「遠程辦公」這個詞出現得更早。

1973 年,NASA 工程師 Jack Nilles 正式提出了「遠程辦公」(Telecommuting)的概念。而在 1964 年,美國最大的電信公司 AT&T 就推出了可視電話系統 Picture Phone ,並嘗試進行商業化。

但這種視頻會議系統是以模擬方式傳輸,雖然傳輸的是黑白圖像,且只能同時連接兩個地點,佔用的帶寬卻很大,價格更是感人,每分鐘 20 美元,是上世紀 60 年代的 20 美元,按照購買力來算,當時 1 美元都能買到差不多 1 克黃金,所以最早的視頻會議說是「字字珠璣」也不為過,而「眾口鑠金」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也異常有趣地與之契合起來。

後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視頻會議系統進入更多公司。不過傳統的視頻會議系統需要部署一系列硬體,價格動輒上百萬,一般只有不差錢的政府機構和大公司才使用得起,視頻會議依舊沒能走進尋常百姓家,而是企業實力的側影。

不過雲計算的興起改變了視頻會議市場的格局,依託雲計算的視頻會議系統的配置成本大幅降低,在這次疫情爆發後,許多產品甚至推出了免費的 300 人在線會議工具,這對大量中小企業主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

雲視頻會議系統也正在成為主流趨勢。根據 IDC《中國網路會議市場調研報告》預測到 2023 年,雲視頻會議在中國視頻會議市場規模中的佔比將達到 42.8%。

只要有電腦或者手機,再加上網路,現在開一場視頻會議的成本,幾乎為零。

疫情過後,在線會議工具往哪裡去

正如開頭所說,即便疫情過去,在線會議也已完成了一輪市場教育,用戶可能依然會因為避免聚集、或無法碰面而選擇這種高效的協作模式。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在線辦公,許多公司遠程辦公的痛點正逐步暴露。這些痛點既是企業當下的需求,也反映了未來在線會議的方向,應該是更「更自由」與「更穩定」的。

這也契合視頻會議誕生之初的初衷: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真正做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而在線會議產品的戰爭,不會隨著疫情結束而終結,最終將成為頭部科技大廠技術投入與產品能力的長期比拼,戰火已經燃至了 B 端。

無邊界的自由溝通

對於很多擁有採購、銷售等業務的企業來說,日常辦公不只是處理內部團隊的協作溝通,越來越多的跨公司、跨團隊的會議逐步出現,甚至有甲方乙方之間、甲方乙方與中間商之間的會議,與外部的對接和溝通也日常辦公的重要環節。

然而企業無法把控外部客戶與合作夥伴和內部使用同一種辦公軟體,因此在實際溝通中往往會因為切換溝通軟體導致信息割裂,降低溝通效率。

在沒有提前加好友、拉群的情況下怎麼快速開會?這是令很多企業管理者頭疼的問題。

在我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一次需要參加電話群訪,當時會議組織者跟我說出 concall 這個單詞的時候,我甚至需要搜索這個 conference call 組合而來的單詞是什麼意思,那一串的號碼密碼該如何一遍輸對。

目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會議工具其實不多,我們體驗了多款在線會議工具後發現,企業微信作為微信的工作版,可以憑藉與微信的深度打通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用戶不需要把複雜的會議號、密碼、接入指引發到與會人的郵箱里,企業微信的會議邀請通可以直接通過分享到微信、複製邀請鏈接、會議二維碼等方式發給企業外的工作夥伴,還能在外部群聊中直接邀請,跨公司、跨群也可以直接進入在線會議。

此外企業微信其實並不需要企業註冊,與會者即便是個人也能零門檻免費使用。

企業微信與微信打通後,過去企業內部與外部之間相互隔離的信息孤島也得以連接起立,實現「無摩擦」的會議體驗。

「無磨損」的真實感

對於企業而言,進行在線會議時,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需求就是音視頻的質量和穩定性。這將直接影響信息交互的清晰度、完整度和流暢度,從而決定溝通的效率。

穩定則意味著更多的成本投入,雖然雲視頻會議系統的使用門檻更低,但背後的技術門檻其實很高。過去傳統的適配會議系統互通過組建專線來保證視頻通話的流暢,但如果使用者的網路環境不佳,一樣會翻車,這也局限了在線會議的使用場景。

基於雲計算的視頻會議系統,需要做到不同的網路環境下照樣流暢開會。這對於網路的適配能力是極大的考驗,要求服務商具有強大的丟包補償技術。

目前騰訊是這個領域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通過基於 AI 的丟包補償技術,能在視頻丟包 70%,音頻丟包 80% 的情況下,依然保持流暢。即使在網速戰五渣的環境里,參會時依然能感受到面對面的真實感。

在線會議涉及到通信系統的多個環節,穩定流暢的體驗背後,其實是騰訊長期的技術積累。要知道國內最早應用音頻視頻點對點傳輸的就是 QQ,如今微信每天要支撐 4.1 億次音視頻通話,可以說通訊就是騰訊的基因,連接就是騰訊的使命

也只有騰訊這樣具備國民級通訊應用經驗的大公司,才能在幾天之內投入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保證旗下產品面對不斷激增的流量依然運行穩定,過去我們已經在微信、QQ 和騰訊系遊戲和直播平台中體驗過,現在,這種技術的優勢正逐步體現在企業微信上。

實際上,對於視頻會議產品的用戶來說,企業微信和微信在服務和關係鏈上的打通只是近水樓台,倘若這個上雲的服務在技術和資源上準備不足,那麼別說「先得月」了,估摸著結果就是竹籃打水,畢竟視頻會議產品的核心,還是會議中圖像和聲音的穩定性和流暢度,那種像聽 B-box 的會議體驗,希望大家都別有。

簡約而不簡單的產品哲學

在產品層面上,企業微信的操作界面和用法,都和微信類似,對於員工來說幾乎沒有學習成本。

同時企業微信延續微信了一貫的剋制,比起很多功能繁複的遠程辦公協作軟體,在滿足工作需求以外盡量不去打擾員工,不會有滿屏的紅點,和無用的功能複雜堆積。這恰恰回歸了遠程辦公產品的本質:提供穩定流暢而不冗餘的在線協作工具,讓員工專註而高效地工作。

在此基礎上,企業微信還將在線會議同時在線人數提升到了 300 人,這基本能夠滿足大部分企業的在線會議需求, 共享屏幕,展示文件,隨手指示也基本復刻了會議的現場感,與支持美顏一樣,是一個個產品的「小彩蛋」。

▲ 復工期間「在線會議」使用指南.

回過頭來看,不管是宏觀上視頻會議歷史的變遷,還是微觀上用戶體驗的雕琢,總是存在著更先進技術更少成本更低用戶門檻的產品,去取代先前產品的固有邏輯。

執劍少年和盤踞金礦之上惡龍的故事從未停歇,我們已經知道視頻會議如何而來,也開始明白執劍少年往後會遇到岔路,一條指向用戶期望的無盡之路,另一條留有財寶,但終點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