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也就是 12 月 26 日,義大利決定追隨法國對科技巨頭課徵數字服務稅,該稅將於 1 月 1 日生效。通過向科技巨頭徵收數字稅預案,該項稅種每年可為義大利財政增收 6 億歐元收益。該項稅收政策適用於在全球年收入至少為 7.5 億歐元,並且在義大利的數字服務營收超過 550 萬歐元的互聯網科技企業。

這也是繼法國之後不畏美國揚言反制,宣布將正式實施類似數字稅的第二個歐盟國家。當然,後面還有一串準備「聞風而動」的歐洲諸國。

image

此樹是我栽

「數字服務稅」 是歐洲聯盟對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徵稅規則。2018 年 3 月,歐盟委員會發布立法提案,擬調整對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徵稅規則。依據這項提案,任何一個歐盟成員國均可對境內發生的互聯網業務所產生的利潤徵稅。而依據現行規則,互聯網企業只需在總部所在地一次性交稅。

此項稅收主要針對全球數字業務營業收入不低於 7.5 億歐元,在法國營業收入超過 2500 萬歐元的互聯網企業,徵稅數額為其法國營業額的 3%。稅基包括線上廣告收入、基於廣告用途的個人信息數據銷售收入以及基於數據的在線平台收入。

包括蘋果、亞馬遜、谷歌和臉書等公司在內的美國互聯網巨頭,將受到直接影響。美國政府、行業協會和互聯網巨頭均對此表示抗議,亞馬遜、蘋果、臉書和谷歌四家美國科技巨頭聯合譴責法國數字服務稅,稱該數字服務稅是歧視。

歐盟內部受制於語言、文化等因素,一直沒有發展出大型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其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社交媒體的主要市場份額被美國科技公司佔據。

歐洲各國的稅收制度主要針對企業主體所在國的盈利。企業主體所在國是根據企業在某個國家是否有員工、工廠、設備、場地有形資產等而定。由於數字稅的發展嚴重滯後於數字經濟,美的科技公司的逃稅避稅問題讓歐盟非常頭大。

image

在歐洲,很多跨國公司都採用一種「雙重愛爾蘭荷蘭三明治」策略進行避稅,簡單點說,就是跨國公司在法國這樣的高稅率國家攫取利潤,然後將利潤轉移到愛爾蘭、荷蘭這樣的低稅率甚至零稅率國家進行納稅。

這套策略尤為吸引互聯網科技巨頭,相比於傳統企業,科技巨頭提供服務時,只需在網路上進行,不用在當地經營實體店。多年來谷歌、亞馬遜、臉書這些科技巨頭就是採用「雙重愛爾蘭荷蘭三明治」 將其獲得的利潤最大化。

以亞馬遜為例,2017 年,亞馬遜英國業務的收入較上一年增長 3 倍,至 19.8 億英鎊,而繳納的公司稅卻從 2016 年的 740 萬英鎊下降至 456 萬英鎊,降幅近 40%。

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歐盟傳統行業企業需要繳納的有效稅率達 23%,而大型科技企業平均只有 9.5%。

大棒高高舉

如今,全球十多個國家正著手制定企業稅的修訂計劃,試圖讓臉書、蘋果、亞馬遜、谷歌這些跨國科技巨頭多繳一些稅。

從目前情況看,對美國科技巨頭的收入而言,法國的數字稅收僅僅是一小部分,但如果得到順利推行,則可能為歐洲對美國科技公司進一步的監管鋪平道路。

歐洲各國對數字稅的態度並不統一,而法國力推數字稅,是最堅定的擁護者。英國計劃在 2020 年 4 月推出針對科技巨頭的數字服務稅,稅率為 2%;義大利開始引入數字稅,並於 2020 年元旦生效;土耳其 7.5% 的數字服務稅制度通過,並將於 2020 年 3 月 1 日生效。當初反對徵收數字稅的捷克,也效仿其他歐洲國家推出了數字稅提案……

美國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作為對法國數字稅的回擊,美國準備對法國 24 億美元的產品徵收高達 100% 的關稅。特朗普政府此前也對義大利放話,稱義大利若通過數字稅,美國也可能對該國祭出關稅措施。

如果歐洲各國紛紛相仿法國開徵數字稅,等待他們的會是美國的拳頭還是美國的妥協呢?我們也不知道。

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美國數字經濟強勢發展,目前占 GDP 比重高達 59.28%,經濟驅動力意義重大。同時,互聯網巨頭通過遊說,深刻地影響著美國內外經濟政策的走向。

image

據統計,2005 年到 2018 年,包括亞馬遜、蘋果、臉書、谷歌和微軟在內的 5 家美國互聯網巨頭,遊說國會的費用高達 5.82 億美元。其中蘋果公司對稅收政策的遊說最為頻繁。因此,出於對本國優勢產業的保護,美國大型行業協會、貿易代表辦公室勢必以捍衛現行國際稅收規則之名,維護矽谷巨頭的既得利益。

俗話說,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當美國互聯網巨頭們奈何不了別國政府,又想在歐洲做生意,但又不想乖乖繳稅,猜猜最後是射日遭殃。

當然是當地商戶和消費用戶了。比如,亞馬遜被法國徵收 3% 的數字稅後,緊跟著就把這部分稅收轉嫁給了亞馬遜法國站的第三方賣家們,還「貼心的」發了郵件通知他們:從 2019 年 10 月 1 日起,在 Amazon.fr 上所產生的銷售交易的銷售傭金金額將增加 3%,例如,對與當前銷售金額為 15.00% 的商品,自 2019 年 10 月 1 日起,您將支付 15.45% 的傭金。相當於每 10 萬件 10 美金售價的商品在法國站就要多繳 3 萬多人民幣的稅。

傭金抬高了,商家怎麼辦,當然是把貨賣貴點了。這下好,法國人本來就不高的那點線上購買慾,咻一下就澆滅了,結果反倒讓本國電商也叫苦連天。

智慧吃瓜人

明明都是表面一家人,結果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因數字稅的問題「開戰」。為什麼會這樣,是歐洲不重視發展互聯網,導致市場全被美國公司篡取了嗎?

並不是。

歐盟很早就開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先後出台一系列法規、戰略,試圖最大化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然而,與中國和美國不同,數字經濟的發展並沒有給歐洲國家帶來對等的經濟利益。

互聯網本來就是發源於美國,之後迅速崛起的網路巨頭也都是美國公司,美歐文化同源,語言基本相通,進入歐洲市場輕而易舉,而歐洲並不大的互聯網市場更依賴於美國歐盟內部由於先天的文化、語言、國界等問題,難以有效統一融合,難以發展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互聯網企業。

足夠大的市場是發展互聯網業務的前提條件,人口少決定了歐洲的本土互聯網公司很難做大。另外,歐洲發達國家的平均工資是中國的 6 倍,高昂的勞動力成本,限制了歐洲電商、O2O 等互聯網領域的發展。

中國互聯網公司能做大,一方面是由於中國人口多,市場大,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漢語在當今世界自成一體。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的崛起,離不開中國的人口紅利和廉價勞動力。當然,這背後也有「無形的手」在起作用。總之,這些都是中國互聯網巨頭能夠崛起的原因。

當美國在互聯網時代向全世界伸出長臂的時候,歐洲天然就沒有抵禦的能力。截至 2018 年底,全球市值最大的 21 家互聯網科技公司裡邊,美國有 12 家,中國有 9 家。歐洲一家都沒有。

雖然消費互聯網不值一提,但是歐洲的工業互聯網卻很強。

image

2012 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時這樣形容:工業互聯網,就是把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也就是對工業系統的全面信息化。

歐洲是工業革命的老家,製造業相對發達,進入互聯網時代後,他們把互聯網搭建在製造業基礎上,發展出 ABB、西門子、博世、施耐德、SAP 等大型平台。工業電子商務的商業化模式,歐洲也幾乎和美國一樣成熟,歐洲的大型企業很多建設了自己的數字化供應鏈和工業電子商務門戶,從而成為產業互聯網領域的一員。

這是需要我們學習的地方。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已兼具數據大國與互聯網企業大國的雙重身份,網路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自然需要關注數字稅問題。有專家指出征收數字稅不僅會影響我國國內數字經濟產業,也將影響到我國互聯網企業走出去的進程。

好在我國能通過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方式向互聯網企業徵收稅款;另一方面,當前我國眾多互聯網企業赴海外投資,若我國支持並徵收數字稅,將導致我國互聯網企業在國外面臨更大的稅收負擔。鑒於此,業內偏向於我國短期內應該不考慮徵收數字稅。

長期來看,作為互聯網大國,我國也應積極研究探索數字稅制度,分析各國數字稅收規則的發展趨勢,把遊戲規則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