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已經在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上映,本部電影為新海誠引入國內的第二部電影。總體的故事結構和上一部《你的名字》差不多,都是因為一個事情(你的名字中為流星,而這次《天啟之子》為下雨)相遇之後經歷一段快樂的時光跟著分開再相聚的劇情。

但是這部電影的反應,目前來說並沒有上一部《你的名字》風評那麼好,原因是因為一些劇情和人物的舉動和大眾的認知不符。但是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眾所周知,利益是驅動人去進行行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電影一開始主人公帆高帶著傷,從船艙走出到甲板上感受下雨的感覺。這裡可以說是整個故事的開始,也是為之後故事發展做的一個巨大伏筆。不知道是不是筆者多疑還是說是瞎想,一開始主角臉上帶著的傷和之後後續發展說「我不想回去。」這一點貌似在說明著他離開家的原因是因為和家裡產生了一些矛盾導致離家出走,甚至是家暴導致離家出走,獨自一個人去到「東京」。

而到東京之後,因為種種遭遇。在去到「須賀圭介」的工作室之前,除了女主「陽菜」幫助過他之外,帆高一直處於被欺負的狀態。沒有任何人幫助他,一直在東京流浪。甚至因為自己蹲在「酒吧?」門口而被報復。這裡應該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故事後期除了自己喜歡的人是陽菜這個因素之外還會說出那句「天氣什麼的,就這樣瘋狂下去也無所謂。」因為主角帆高所選擇的,是對「自己」好的一面並且對這個曾經對他不友善的城市而做出所謂的「報復」罷了。所以一個孤立無援的人在最後選擇拯救他心中的那一道光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面有錯嗎?

至於影片中一直出現的「槍」的橋段,可能因為「槍」這個元素在現實中所代表的更多的是負面含義,例如叛逆、暴力、恐怖、反叛。或者說是無力的主角對這個「社會」的反抗。所以每次男主開槍之後的結果都不太好,這裡又似乎在說明著反抗「規矩」會受到懲罰。

有些人認為槍這個元素出現在這部片子裡面算是一大敗筆,但是仔細想想。這個「槍」似乎更多的表示是男主的叛逆心理,對於「現實」的叛逆。而且男主兩次拔槍為的都是為了拯救女主,似乎也在說明了為了自己喜歡的人可以付出一切。然而每次男主舉起槍,手都是顫抖的或許他在做思想鬥爭——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面對殘酷的現實,他能做的就是舉起手中的槍,為了讓結果要往自己想的壞的那一面發展。雖然從我們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拿著槍對著警察什麼的,是很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當時在所有人都不相信他的情況下他能做的並且有效的….就是大逆不道地舉起槍吧。

說回故事本身,這個故事很明顯是經典的新海誠式作品。講述的還是少年和少女的故事,不過這次加入了新海誠很多想法。有著所謂的「電車難題」——犧牲自己所愛的人,成全大部分人或者讓天氣一直這樣壞下去,拯救自己所愛的人。

如果說選擇前者可以說是無私、顧全大局的英雄行為。但主角不是「英雄」也不是所謂的「救世主」。而是一個普通人,一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普通人。所以帆高會很自然的選擇後者。而且在這個電影原本設定就一直下雨的「東京」沒什麼人相信所謂「天氣巫女」的傳說。所以就算東京之後一直下雨,裡面的人們也會習以為常。認為這是正常現象,而不是所謂的「天氣壞掉了需要治療」。所以就算男主在最後選擇讓天氣恢復正常,也沒有人會感謝男女主做出的犧牲。他們只會習以為常把天氣恢復正常視為正常現象。而且說回能力使用者本身,難道有能力就要去「拯救世界」了嗎?作為男女主,他們只是普通人只是想平凡的活著。都有活下去的權利,要是說非要獻祭掉自己才能「拯救」東京。是否對陽菜過於殘忍?

說到獻祭,在片中採訪那段,老爺爺說東京在200年前原本是海洋。只是隨著時間變化和另外的一些因素變成現在這樣。現在拚命下雨,也只是「變化」中的一環,恢復他原本的樣子罷了。而我們作為人類,只是這個「變化」的環境中的租客,我們不是這裡的主人。只不過我們居住久了,就會有「這裡應該是這樣的」的想法,自然會想到目前這樣的天氣是「異常」的,而忘記了「本來天氣就是上天的心情,不能根據人類的適應與否推斷是正常或異常。」

而且在老人口中也得知「歷代天氣巫女的結局都不怎麼好」這一點,似乎也在明示了——所謂獻祭在之前也經常進行,但是只是治標不治本——對於人類來說「異常」的天氣還是會存在。而且回想預告片開始那段「本來天氣就是上天的心情,不能根據人類的適應與否推斷是正常或異常。」或許不去獻祭才是最好的方法,去獻祭反而出現了「反抗」上天的感覺。

在電影結尾的最後大叔(須賀圭介)說的「你有改變到世界嗎?沒有,體制不會因為個人而改變。」似乎也在表明新海誠的觀點。而在全篇中對照這一個想法的無疑是大叔(須賀圭介)的演出,他懷念過去,很多個鏡頭都看見他在撫摸著手上的戒指,並且流淚。甚至在最後關頭幫帆高控制住警察,似乎也在說明了須賀圭介在尋求一個救贖。不讓昔日自己身上發生的悲劇在自己身邊的人再次發生,但是就算反抗過所謂的「正常」變得「不正常」,但終有一天還是會「回歸日常」(主角在最後被送回去並且觀察三年,而大叔也回歸到日常生活中繼續他的工作,這個世界往原本設定好的路線繼續運行)。成為理所當然的一件事,而唯一的變化就是自己的內心變得好受一些罷了。而筆者個人的觀點則是:「我們無法改變大的環境,很多東西都是上天的意願人為去干涉到最後可能還是會無功而返,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想做的,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就好。」

總得來說,雖然這部《天氣之子》可能在風評上沒有《你的名字》那麼好,但是其中卻帶入了很多新海誠對現實問題的一些思考,和《你的名字》相比多了很多新海誠原本的味道。新海誠導演試圖在這部《天氣之子》之中加入很多個人的想法,例如現實和幻想的對立,以及對社會的描寫,以及一個認知的思考——可能我們認為的正常的是被「扭曲」的「正常」(不斷的暴雨以及東京曾經是海洋)。所以——我們的認知真的是正確嗎?

拋開這些思考,和所謂的善惡觀。我們能感受到的是新海誠對少男少女純粹的愛情的嚮往,以及戀愛的美好。剩下的畫面和音樂我就不吹了,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這部並不算是佳作。但也算是一部良好的作品。他表示著新海誠的動畫在商業化的同時表達的不只是純粹的愛情故事,還帶入了新海誠對社會,生活等方面現階段的思考。讓片子不只是停留在「愛情片」的基礎上讓作品更有深度讓人深思,可惜的是如果這部《天氣之子》的時長允許更加長的話,估計會更好的表達出新海誠想表達的東西。可以說是美中不足吧,時間有點趕。不過嘛~期待下一部作品新海誠會有更好的突破。

輝羽